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365一年备用网址 www.www.wmlpc.com www.hzbx.cn
推荐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办学单位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上海纽约大学中外合作资格认定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联席会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特色建构研究

2017-12-13 11:12 作者: 郭强 赵风波 来源: www.wmlpc.com 浏览: 次
摘要: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格局逐步呈现人才培养规模化、办学模式多元化、优质资源引进全球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化、机构项目审批常态化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办学定位不清晰、学科专业设置重复率高、项目层...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格局逐步呈现人才培养规模化、办学模式多元化、优质资源引进全球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化、机构项目审批常态化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办学定位不清晰、学科专业设置重复率高、项目层次水平偏低、人才培养成效不显著、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发展困局,只有在立足区域发展需求,科学找准办学定位,探索独具特色的合作办学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区域特色战略”,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中顺利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模式;区域特色;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加速进入一种暂新的发展格局。截止2016年2月,经审批或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独立大学、二级机构和项目共计2371个,其中以独立法人形式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8个,本科以上的非独立法人二级办学机构56个、项目1087个,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12大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毕业生逾150万人[1]。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呈现出办学模式和合作对象多元化、人才培养规模化、学科专业设置覆盖面较广、高校办学积极性高等特点。然而,我们也不可回避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主要表现为:众多高校办学定位不合理,学科专业设置呈现结构性矛盾;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办学质量良莠不齐,育人保障体系不健全;高水平机构项目偏少,特色的凝练和打造不足;部分境外高校重复扩张,“连锁店”式发展趋势明显等[2]。在此背景下,宏观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战略重点已由规模扩大、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阶段转变;微观上,各高校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定位,构筑自身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人“有”我“优”。

  二、区域特色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区域特色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特色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是西方化,也不是国际趋同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的高等教育活动等方面。真正的教育国际化,是在教育本土化、特色化基础上的国际化。众所周知,高校国际化特色水平与高校办学水平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翻开全球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难发现,他们的国际化发展史就是各具风格的特色之路探索史,无论是老牌的欧美顶尖学府,还是新锐的港澳名校后起之秀,无不遵循着“以特色发展战略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一黄金法则。
  (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的区域性为特色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立足于一方,承担着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同时高校也有赖于地方的平台载体和市场资源。因此,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融合度与匹配度。环顾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不难发现,以经济结构、产业形态、要素布局、区位条件等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区域性特点为高等教育区域特色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外部条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特色发展战略只要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找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必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现实发展困境客观上倒逼发展模式的转型突围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渐呈规模化趋势,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一方面,在招生环节,伴随各种机构项目的快速增多,办学缺乏核心竞争力,生源竞争渐趋激烈,部分地区开始大幅缩减招生计划。如作为全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多的省份,黑龙江省2014年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较去年减少6700余人,减幅超过60%,涉及全省10多所高校 [3];另一方面,在就业升学环节,由于育人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部分高校毕业生出路不畅。此外,经调查,国内众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由于缺乏特色、优势,且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客观上形成名不副实的局面。面对这些难题,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和思路,寻求转型创新,才能找到突围之道。
  (四)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为区域特色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模式选择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无论是宏观维度的政策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微观维度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此外,通过近三十年来的探索和积累,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发展模式、办学范例,一批办学成果显著的机构和项目已经呈现。客观上,这些积极的摸索和实践,必然会为后来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三、区域特色模式分析

  (一)云南模式:面向临近欠发达国家打造“桥头堡”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模式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征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该省充分利用毗邻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把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高校发展的动力和突围之道,找准定位,突出民族性、地方性特色,树立“国门窗口”意识,探索出一条新型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在深入研究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两个鲜明特点,值得反思借鉴。
  1.面向临近发展中国家,拓展生源“引进来”。客观而言,在国内众多高校中,云南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水平并不占优势,因此在国际生源招生方面,必须另辟蹊径。在此方面,云南高校以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利用区位特点,发挥优势特色,有针对性的深挖周边欠发达区域国家的留学生,开拓了国际生源的新局面。据统计,2014年云南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3万人,其中东南亚、南亚学生占比高达75%以上。2008年,云南省在云南大学等高校启动建设了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目标是建成较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培养平台[4]。目前,云南正逐渐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地区。
  2.定位周边欠发达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近年来,云南积极实施“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创建,率先在全国掀起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的高潮,具体如表1所示。在云南众多高校中,云南师范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率先而为,于2005年将中外合作办学的触角伸向了临近的东南亚地区。2010年以来,云南各高校明显加快了高等教育“走出去”的步伐,纷纷拿出自己的优势学科专业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认真梳理云南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积极打造“桥头堡战略”,2006年5月,云南省政府推出了首批4所“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通过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随后逐步推广。由此可见,正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科学引导、有效支持,云南高校纷纷“走出去”,拓展了办学的新路径、新视野。

 

表1 截至2016年云南高校境外合作办学情况统计表


 

注:表中信息来源于各相关高校官网查询所得

(二)上海模式: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落地生根”

全国各省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横向比较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上海在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突出亮点和成效,并且抓住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实现了“落地生根”、“为我所用”。

1.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卓有成效。在课题组前期的调研中,我们统计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六个省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情况,为了客观掌握六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状况,我们重点对比分析了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合作高校的基本情况,具体见表2。从表中,我们清晰发现,截至2015年底,六地境外合作高校中,上海引进境外一流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和比值分别为12和18.18%,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上海更为注重与全球一流高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和成效也更为突出。
 

表2  截至2016年部分省市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外方高水平大学统计表

注:表中“全球排名”指全球四大高等教育研究权威机构(USNEWS、QS、THE、ARWU)发布的近年全球高校排名。

  2.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落地生根”。横向对比国内其他省市,上海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能够做到“以我为主”、“落地生根”。以本科层次为例,从课题组的前期调研结果来看,上海高校在办学中有近80%的机构或项目采取“4+0”模式,即完全不出国的“本土留学”,学生在国内完成整个培养过程,而国内其他省份则多以“2+2”、“3+1”模式为主。
  (三)北京模式:办学定位差异化,侧重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
  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高地”,北京汇集了国内众多一流学科专业的“塔尖”,然而当前在与国际一流大学的竞争中,名校们也正处于奋力赶超的关键期。该地在发展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举措。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理念,北京利用自身的“高端”优势,注重打造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地。根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发布的统计信息,课题组在对北京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数量调查中发现,截至2015年底,在全市103个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中,直接定位于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的机构或项目为64个,占比为62.1%,绝对数量和比例均远高于国内其他省市。如同期的上海全市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总数为120个,其中研究生层次为42个,占比仅为35%,而国内其他省份就更为偏少[5]
  (四)宁波诺丁汉大学模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作为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也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于2005年5月。该校借鉴了欧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设计的新型组织架构模式运行。探究宁波诺丁汉大学发展模式的内涵要素,首先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由此而言,该校成立的历史意义首先就在于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了整体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不是“嫁接式”而是“完整版”,这在二十一世纪初便开创性的打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一页。这为后来的众多跟进者和效仿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其次,这所大学之后的成功运行也充分验证了一所按照现代西方大学制度体系设计的高校能够在中国扎根发展。
  (五)苏州模式:筑巢引凤、汇聚资源,大力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在课题组深入研究国内多地中外合作办法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苏州模式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代表性令人印象深刻,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创建于2002年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现已吸引了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内的24所高等院校入驻,在校生达7.5万人,区内院校与美、英、法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3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和科研项目,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所,已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兼具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种类最全与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学历体系最完整两大特色的区域。据统计,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等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累计建成研发机构和平台186个[6]。目前,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以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多样化、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初步形成了“体系完备、形式多样、协同创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格局,2012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称号。一个本没有太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利用自身的区位、软环境和政策优势,“筑巢引凤、借鸡下蛋”,成功打造出一个高教国际化示范基地。苏州模式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区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四、区域特色构建的思路与策略
  (一)办学定位瞄准区域战略发展方向
  作为教育的重要职能定位之一,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也要紧盯“服务社会”这一宗旨。在上述的多个模式中都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紧贴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不盲目攀比、跟风,找准定位,从而实现创新发展。以“云南模式”为例,近年来各高校积极顺应国家“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发展导向,呼应云南大力发展“桥头堡”战略的需求,利用自身文化、科教发展的独特优势,本着服务边疆经济社会的原则,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有声有色。与此相似,上文论述的“苏州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苏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示范作用。近年来苏州提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然而在实施中面临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其中高层次的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较为缺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的其他一、二线大城市相比,由于历史原因,苏州仅有1所“211工程”高校,国家级的研究机构较少,智力支撑明显相对不足。为配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苏州积极“筑巢引凤”,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战略举措重点打造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城市的发展战略大局提供了重要的软实力支撑。
  其实,无论是纵向分析,还是横向比较,云南和苏州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成功经验关键就在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基础上,抓住战略机遇期,顺应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二)注重自身优势的培育和发挥
  高校差异化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规律,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客观破解要求,而差异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培育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以典型的云南红河学院为例,该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建院仅12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地方本科高校。然而,该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近年来先后开设了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等多个小语种专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语种专业群,为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奠定了专业基础,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北京模式”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一批“985”名校发挥自身在高水平师资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注重定位研究生层次合作育人,也充分体现了高校应积极培育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和思路。
  (三)人才培养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高校应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并积极融入区域科技产业发展和地方特色人才积累的过程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7]。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理清中外合作办学“上海模式”的内在追求和目的。研究发现,“上海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过程的“为我所用”、“落地生根”,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上海高校立足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产业发展“龙头”,面临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化创新人才需求的深度呼应。这与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以“3+1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演变为境外高校教育产业化战略的“留学生输出基地”,形成鲜明对比。对此,国家早已从战略的角度予以高度警醒和重视。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要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明确提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在中国教育机构内实施完整的或主要的教育教学过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意见,清晰的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战略思路和办学定位,同时也为高校科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指明了方向。
  (四)办学模式的差异化战略
  按照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研究,所有的竞争战略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差异化战略。因此,面对国内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的形势,随着大量机构和项目的设立,竞争态势的形成不可避免,高校必须树立差异化战略意识,找准差异化战略的切入点,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一个鲜明的实例。作为该校的举办方之一的浙江万里学院仅是一所实力普通的地方院校,有别于其他以“嫁接模式”、“双校园方式”为特点的合作办学模式,该校整体引进世界一流学府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了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成为教育部批准筹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大学。与其他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相比,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创性的实现了让学生以远低于海外留学的费用、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这种“整体引入、落地生根”的办学模式,客观上尽可能保证了办学的“原汁原味性”,使得境外优质办学理念、经验和教学机制能够较为有效的落实到位。无论是大学的决策领导机制、日常管理运行体制,还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评估体系,都与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形成明显差别。据报道,截至2014年,六届本科毕业生中约70%进入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学院、斯坦福、悉尼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25%左右选择就业,大部分进入全球500强企业[8]
  (五)“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一直是贸易顺差,但唯独教育经济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且有持续增长趋势。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在外深造的中国留学生总数达到108.9万人,出国留学人数远超来华留学人数,留学“赤字”持续增加[9]。由此可见,我国跨境教育规模在“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极不平衡。此外,随着近年来“一路一带”战略的深度实施,我国面临着“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与推进战略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的供给无疑成为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基于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创新驱动,成为各国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优先战略选择。“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云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了在国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完全可以映射至境外,形成有我参与、为我所用的新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当前,在宏观层面上,深度呼应国家对外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政府部门要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找准重点方向,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区及“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境高等教育市场、法律法规、教育治理结构,为国内高校“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10];在微观层面上,高校应积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借鉴欧美国家多年跨境教育积累的成功经验,找准契合点和合作模式,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勇于承担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赋予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实现高校自身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J] 陈盈晖.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的最新发展及政策导向[J].国际教育交流,2016,(02):41-44.
[2] 郭强,赵风波,宗琛.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发展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67-71.
[3] 朱伟华.黑龙江省调整招生计划[N].光明日报,2014年6月21日(07版).
[4] 罗蓉婵.教育国际化走出区域特色[N].云南日报,2013年01月09日(09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关于公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相关信息的说明[EB/OL].[2014-09-02].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news/index/59.
[6] 唐闻佳.一颗“闲子”何以催生教育国际化示范区[N].文汇报,2013年10月11日(13版).
[7] 许士荣.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浙江省实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重庆高教研究,2014,(05):52-59.
[8] 任斌.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办十年 七成毕业生升入国外高校深造[N].今日早报,2014-05-18(A4版)
[9] 张胜.《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在京发布[N].光明日报,2015-10-26(A9版).
[10]瞿振元.中国教育国际化要注重提高质量[J].高校教育管理,2015,(05):1-4.
A study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Higher Education
Guo Qiang1   Zhao Fengbo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
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Ningbo 315100)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gradually show talent cultivation scale, diversification of school-running mod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the introduc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layout of disciplines structured and organization project examination , etc.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such as school localization is not clear and th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high repetition rate, low levels of project level talent training effectiveness was not significant, lack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nly in demand based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cience for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explore the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Seize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regional strategy", to build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ide.
Key words: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Development mode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责任编辑:www.wmlpc.com)
分享收藏

联系365一年备用网址: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365一年备用网址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