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有800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学在管理自己的基金会投资。这些高校基金会的规模从数千万美元(例如在2012年排名第785位的北艾奥瓦社区学院,这所学院的基金规模就是1150万美元)到数十亿美元不等。
紧随其后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这两所高校的基金会接近100亿美元;
然后是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规模约为70亿美元。
总而言之,美国800多所高校的全部基金会资产管理规模在2010年大约是4000亿美元(平均来看大概每个高校将近5亿美元,中位数大约是1亿美元)。
最为重要的是,这也是美国高校资产投资最有意思的地方,这些高校每年都定期发布可靠而详细的校产投资报告,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各家高校每年获得的投资回报。绝大多数私人财富都没有这样的透明度。具体而言,全美高校经营管理者协会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收集这些数据,并从1979年开始就发布年度统计调查数据。
『耶鲁大学』
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在1980-2010年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2%(1990-2010年的年均投资收益率是7.2%)。当然每十年里这些投资收益率也有高低变化,某些年份会出现极低甚至负的投资收入,例如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时期;但在某些好的年份,平均投资收益率也会超过10%。
但在这里,我们看的是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平均数字,因此我们看到高校基金会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与《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的富人投资收益率不相上下。
对于850所高校中基金会资产管理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500所高校,1980-2010年的年均投资收益率是6.1%(1990-2010年的年均投资收益率是5.1%),这样的投资收益率实际上相当不错,并高于同期全部私人财富的平均收益率。而资产规模越大,投资收益率就越高。
对于这60所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高校,其平均投资收益率在1980-2010年达到了8.8%(1990-2010年的收益率是7.8%)。金字塔塔尖的三所高校(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自1980年以来就一直是全美高校中基金会规模最大的,其投资收益率在1980-2010年竟高达10.2%(1990-2010年的收益率是10.0%),这大约是基金会资产规模较小的高校的两倍。
『普林斯顿大学』
如果我们观察各高校的投资策略,那么就会发现所有的高校都很重视多元化投资,而投资明显偏好于美国和海外股票以及私人部门债券(政府债券,尤其是美国国债,因收益率较低而在全美所有高校的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不到10%,资产规模最大的高校干脆基本不投资于美国国债)。
高校资产规模越大,我们越容易在其投资中看到“另类投资策略”,即收益率极高的产品,包括私募股权基金股份以及未上市外国公司股权(这需要极高的专业投资能力)、对冲基金、衍生产品、房地产以及能源、自然资源和相关产品等大宗商品(这些也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投资技能并能获得高额回报)。
更有意思的是,从投资收益率年度波动性来看,资产规模大的高校的波动性并不比资产规模较小的高校大。换言之,资产规模大的高校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主要是因为承担了更高的投资风险,而是由于某种更加精巧的投资策略而使得投资收益更佳。
『哈佛大学』
那么应该如何解释这些事实?答案是资产组合管理中的规模效应。
具体来说,哈佛大学每年要在其资产管理上花费1亿美元,用来运营一支顶尖的投资经理队伍,这些投资专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搜寻最佳的投资机会。由于哈佛大学的基金会规模庞大(大约300亿美元),因此每年1亿美元的管理费仅仅相当于其资产规模的0.3%。
如果通过支付该比例的管理费就能将投资收益率从5%提升到10%,那么这显然是非常划算的交易。但如果高校的基金会规模只有10亿美元(当然这也是相当庞大的资产规模),那么该高校将无力支付每年1亿美元的管理费,因为这样的话,仅仅是管理成本就相当于资产总额的10%。
在实践中,没有高校的资产管理费用会超过资产规模的1%,一般都在0.5%以下,因此如果管理资产规模是10亿美元,那么管理费就应该控制在500万美元,这样的数额当然无法聘请到用1亿美元才能聘请到的专业投资队伍。
当然,财富居于中位数的美国公民只有10万美元可用来投资,因此他只能自我管理资产并只能依赖于亲戚朋友的免费咨询意见。当然投资顾问和资金管理经理也不是一定能赚钱(这是实话),但这些专业人士确实具备发现良好投资机会的能力,这也是获得较大规模捐赠基金的大学可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原因。
这些结论意义重大,因为这清晰、具体地表明了为何基金规模越大可实现的收益就越高,进而导致资本收益上的明显的不平等。这些高额回报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国著名高校的长盛不衰。来自校友的新捐赠额反而有限,每年校友的新捐赠额仅相当于学校基金会投资回报额的1/10-1/5。
(责任编辑:www.wmlp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