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落户本土的洋名校
国内“洋名校” “独特性”何在
2012/10/3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揭秘落户本土的洋名校
两周前,上海纽约大学挂牌成立,并宣布将于明年正式招生。而此前两个月,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由杜克大学、昆山市政府、武汉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如果再往前追溯,选择以中外合作大学方式落户国内的已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等多所学校。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内正加大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而中外合作大学作为教育探索的新模式,正在掀起新一波的热潮。
虽然“洋名校”在国际上都有“响当当”的号召力,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与之近距离接触,面对这些“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大学名字,多少还令人感觉陌生和疑惑:这夹在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的“合办大学”究竟与其他办学模式相比有何不同?它们在与国内大学及海外大学的双重竞争中特色与优势又何在——为此,本刊特别策划此次专题,带你走进这些落户中国本土的“洋学校”,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详见D4—D6版)
■声音
应在招生竞争中
体现办学的“含金量”
10月15日上海纽约大学宣布正式成立。明年开始面向全球招生,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国内地学生151名,国际学生149名。
根据学校的介绍,上海纽约大学实行“三位一体”的招生,“录取时,会结合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这种招生模式,与我国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和南科大今年的招生相比,并无新意。对于我国高考来说,有突破意义的改革,必定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这就是允许学生可同时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如果一个学生可同时获得复旦、华师大、上海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再做选择,上海纽约大学靠优厚的奖学金吸引学生选择自己而不选择其他校,那么,全新的高考格局形成,上海纽约大学对中国高校的促进作用也才能体现。退一步说,假使目前不能做到这一点,上海纽约大学也该采取类似香港地区在内地的招生模式,允许一名考生同时申请港校和上海纽约大学,在这一招生竞争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学校办学的含金量来。
因此,上海纽约大学要办出特色,并对内地教育改革有促动,就必须在招生、培养、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否则,就只可能给内地学生增加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而很难起到促进内地高校竞争的作用。
文/熊丙奇
8月17日昆山杜克大学获批筹建,10月15日上海纽约大学宣告成立———
■现象篇
不出国门也能进世界名校“留学”
金发碧眼的洋教授讲课,20人的小班教学,全英文授课与作业,自由宽松的校园氛围……这是顾婷——一名曾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2011年夏天,她从宁波诺丁汉大学顺利毕业,成功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2012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由杜克大学、昆山市政府、武汉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2012年10月15日,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在筹备近两年后,正式宣告成立——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外合办大学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开始作出和顾婷一样的选择:不出国门就进世界名校来“留学”。
与众不同的志愿选择
“宁波诺丁汉大学,我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想,我爸怎么让我上一个三本啊?”2007年,顾婷结束高考时,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因其极为短暂的校史而无人问津。“其实我当时是不愿意去的,但是我爸爸非常的坚持。” 顾婷回忆起当时选择志愿时的情形,“爸爸否定了所有我想上的一本大学。”
作为大学教师的顾爸爸对于中国大学的教育制度非常了解,“我爸爸认为一些大学一个老师要教几百个学生,很难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而宁波诺丁汉大学20人的小班教学,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互动,这才是真正适合女儿学习的环境。
就读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女生梁奇安,也是因为家长想让她将来出国留学,才为她选择了这所中外合办大学。
不出国门也可留学?
留学留学,留洋求学;不出国门,能叫留学?
“其实,教学氛围和校园氛围也许不能完全达到留学的那种高度的自由和平等,另外国际生没有在国外的时间那么多。但和国内很多大学相比,还是非常不同的”,顾婷谈起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感受时滔滔不绝。
“我们是全英文教学,教材、授课制度,包括考试,完全和英国诺丁汉大学一样。我的学位证书也完全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学位证书。”
“有两个东西很突出:一是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二是课堂是以讨论为主,小班教学,不是单纯的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
来自另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梁奇安也和记者分享了她独特的大学生活体验。“入学分专业,但都是通识教育,大二发现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很容易就能转过去。”
“大二就开始全英文授课了,外教很多。”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中外合作办学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在最近发表的一项中外合办教育研究成果中,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表示。
上海纽约大学公共事务部王政吉老师也指出:“中国需要真正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资源。中外合办大学最大的优势应是‘国际化’,有中外高水平大学的强力支持,有助于建成具备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课程体系和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
“又一波中外合作办学的小热潮到来了”
2012年10月15日,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在筹备近两年后,正式宣告成立;2012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由杜克大学、昆山市政府、武汉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筹备设立期限为3年。
“现在有一批学校想申请中外合作大学,这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成立于2006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中外合办大学日渐成为一种潮流,其根本用意在于把外国的优势资源、优秀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迎进来,引进到中国来之后,可能会产生新的优势和特点。”
早在2007年9月,我国已有4所经教育部审批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办大学,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大-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长江商学院。
“中外合作大学的流行已有一定时间,并一直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发展。”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助理沈伟其教授向记者表示,“2003年,国家就颁发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就在那时应运而生。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强调和鼓励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其中提到要办好若干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这样,又一波中外合作办学的小热潮到来了。”
■招生篇
不是交钱就能进
中外合作大学招生门槛比肩“一本”
中外合作大学的年均学费在6~10万之间,这样的学费虽然远远低于出国留学的花费,但要远高于国内高校。那么中外合作大学的入学门槛究竟是高是低?高考成绩、托福雅思得“刷”到多少分数?申请材料是否需要向申请出国一样准备?
录取门槛并不低
2011年,宁波诺丁汉大学在黑龙江省的计划招收名额是120人。陈祎秾当年的高考成绩为556分,超过黑龙江省重本线6分。他报考的就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是很遗憾的没能成为这120人中的一员。
但幸运的是,陈祎秾很意外的有机会成为了第121人。“当时比较偏远的省份没有招满,就把名额转到了黑龙江省。”“学校对于英语要求120分以上,我当时考了121分”。
要想到中外合作大学就读,高考需要达到一本线是个硬要求。席酉民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放松了录取门槛,家长往往会觉得,这个学校是给钱就能够进去的。因此,设置录取门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我们学校对于生源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
“我们需要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
“中国学生太听话了,他们习惯听别人的话而不习惯和别人辩论。我希望报考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更开放、更加具有挑战精神、更加具有这种创新意识,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下机会会更多些”,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道。
“渴望具有适应国际大都市节奏和竞争环境的能力、向往走向世界、渴求新知识、勇于挑战新事物、适应能力强、善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的学生正是我们理想的学生”,上海纽约大学公共事务部王政吉也向记者阐述了他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两者的观点如出一辙。
怎样的学生更适合进入中外合作大学?成绩好?分数高?NO!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告诉记者:“渴望使自己变得更具挑战性、变得更加主动的学生才更适合进入中外合作大学。”
■学习篇
别样大学的别样挑战
虽非留学类似留学,虽非普高类似普高(普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大学既有外国大学的教学特色,又带着中国独有的本土特征,这种不同一般的学习环境对于已经适应了传统中国式教育的学子们来说是一个别样的挑战。
学习为本还是社团为重?这是个问题
西交利物浦的梁奇安告诉记者:“(中外合作大学)课程相对松散,但想考高分还是要当学霸的。虽然学校是按照英国制度40分及格,但一点不学的‘非大神’还是有可能考到个位数的分数的!”
自制力的缺失是许多学生的死穴,而另外一方面,即便自控力强的同学也会面临着学术和活动组织2选1的抉择。中外合作大学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学校上演,而学校课程的作业也在日益增加,对不少学生来说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已经毕业了的前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会会长顾婷,至今想到大学的生活仍然会感到遗憾:“因为我大学四年可能在社团方面活动比较多,如果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我们学校广博的教育资源,我的收获会更大。”
英语有短板,绝对是硬伤
全英文教学氛围是中外合作大学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方式,包括作业考试都要求全部使用英文,甚至连学校发布的通知也不例外。语言上的突变给一些长期缺乏英语语言实战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我报考时要求英语成绩在120分及其以上,我妈妈很想让我提高英语水平,就建议我来这里了。我自己肯定不会这么主动学习英语,但是我们学校完成作业一般是以小组形式,如果你不学,别的同学的分数会因你受连累,所以在这种氛围下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学好”,宁波诺丁汉大学2011级化学工程与艺术专业陈祎秾向记者表示,“上学期我都快疯了”。
西交利物浦的梁奇安向记者“抱怨”道:“在这个学校英语真的很重要,对于我这种英语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如果与老师交流比较少就会感觉有些脱节。”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他们普遍表示在学校里英语好很重要,并且认为英语较好的同学报考这类大学更具优势。
■问题篇
酒香也怕巷子深
知名度与认可度尚待时间考验
正如顾婷所言,刚听到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个名字时,她甚至以为这是一所三本高校,还有很多高中生和她一样,对中外合作大学这类学校所知甚少。
“如果说我们学校有什么劣势,就是社会知名度或者说认可度吧”,宁波诺丁汉大学2012级新生王季丰表示,“学校很大程度上把精力放在了教学质量上,这样社会上的知名度就不是很高,知道学校的人就会比较少。”
毕业于北京市重点中学——人大附中的王季丰之所以报考宁波诺丁汉大学,和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有很大关系,“我们校长到宁波诺丁汉大学参观过,对他们的办学理念很有感触,回来就宣传了一下。我觉得这个学校比较符合我的个人发展,所以才选择了这里。”没有这件事,王季丰可能至今也不知道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存在。
“中外合作大学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即便我们(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从筹备到现在也仅短短8年时间。而社会的认可度和知名度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正如任何产品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好的教育只有学生体验过后才会被接受”,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助理沈伟其教授如是说。
“新事物的成长和发展总会有一个过程”,上海纽约大学公共事务部王政吉老师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现代社会中,一夜成名很容易,但名声分好坏。我们不仅关心知名度,更关心学校的口碑和品牌”,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一所知名大学的积累,不像一个简单的社会热点信息的传递,而是要靠一届一届毕业生的优秀表现。今年光去帝国理工大学的就有60多个,去剑桥、牛津的20来个,去伦敦政经的有20余个。帝国理工对中国的申请者只考虑来自9所985院校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一律不考虑。实际上他已经把西交利物浦和最好的大学放到了一起,这对于一所不到6年的学校来讲,知名度和认可度的进步还是很快的。”
【背景链接】
【名词解释】何谓“中外合办大学”
中外合办大学,又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一种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形成合作学校独立、自由的法人财产,具备法定办学条件,能够独立承担办学责任,并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根据2003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国不允许国外的高教机构单独在中国境内开设教育机构。因此,在我国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分为独立设置模式和非独立设置模式两大类。中外合办大学即属于前者。
非独立设置模式,是指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项目和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合作二级学院。所谓“2+2”模式,即前两年在中方学校学习,第三年直接插入国外大学学习两年就可以获得国外大学的本科学位证书,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截至2007年9月,经教育部审批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只有4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大-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长江商学院。
文并制表/ 李一龙 李宗楠
本报实习记者/裴苒迪 龚恋雯
国内“洋名校” “独特性”何在
既不同于国内大学、出国留学,也不同于其他两种中外合作办学类型———
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2006年,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2012年,上海纽约大学成立……对国内学子而言上大学现在有了第三种选择:在家门口读个 “洋名校”。可是面对这“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大学名字,很多人难免会疑惑:这夹在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之间的“合作大学”究竟与其他模式相比有何不同?
与国内名校PK:
历史和知名度是短板,国际资源与理念是强项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作大学,其办学历史也才不过是短短的8年,仅仅从办学历史上来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其办学历史非常的短暂。不过,对于饱受诟病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中外合作大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由于其天生就具有的国际化“血统”,被不少中国教育改革者寄予厚望。
拼师资
就国内的一般高校而言,学生和老师的平均比例为16:1,也就是说每16个大学生才能分配到一个指导老师。但从上海纽约大学了解到,该校随学生规模增长来配比教师,师生比确定为“1:8”,这是国内大学平均比例的一倍以上。
上海纽约大学公共事务部王政吉表示,上海纽约大学在全球招聘教师的标准甚至要高于美国纽约大学的平均水平,也会以联合聘用的形式请纽约大学的知名教授来学校任教,其中还包括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我们这里越是著名的教授,越是在教学的第一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道,国内大学的很多师资力量未必都能够用在教学上,就师资力量和能否用在教学上的比例而言,中外合作大学显然比国内高校要强得多。
拼教材
在教材的使用上,国内高校除了外语类专业之外,大部分专业的本科生都是在使用中文版教材,对于经典英文原著也是翻译成中文后,再成为学生们使用的书籍。而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就读的学生们,将完全放弃使用国内的中文教材,转而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助理沈伟其教授也表示,宁波诺丁汉大学采用全英式教学模式,用英语进行教学,教材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引进。
“国内部分高校,尽管教材的版本是最新的,但是教材的内容往往‘换汤不换药’。”席酉民校长指出,西交利物浦大学坚持使用世界上最新的教材,而且在教学大纲上还在不停地进行优化和改善。
拼生源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片试水区,民办高校曾经火热的势头,似乎在被近年来严峻的生源危机所浇灭。由于民办高校长期头顶“三本院校”的帽子,在公众的心中,“三本”肯定是不如“一本”、“二本”,即使最差的公办校也比民办校强。为了不再次陷入民办校的歧途,中外合作大学从招生开始,就严把录取门槛关。
从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两所有多年招生经历的大学来看,基本的要求是高考达到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其中宁波诺丁汉大学还要求高考英语成绩在115分以上,在北京,宁波诺丁汉大学理科最低投档线高出当地一本线73分之多,而西交利物浦大学今年在北京录取的新生中超过一本线100分的就有三人,最高超过一本线124分。
拼出路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总是会拿就业率说话,用简单的就业率来评估一所学校未免过于肤浅。“我们力图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为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服务体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助理沈伟其表示。
在未来的就业方面,上海纽约大学公共事务部王政吉介绍到,作为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纽约大学全球体系中的所有资源都是对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开放的,这其中包括校友、雇主企业、公共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与海外留学PK:一笔划算的“经济账”
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是否选择中外合办大学首先是一笔需要精打细算的“经济账”。如果你准备将孩子送到英国留学,那么你至少要准备80万元人民币;如果你准备让孩子选择宁波诺丁汉或西交利物浦等中外合办大学,那么你将至少能省下50万元人民币。
“我们的学费肯定是比公办大学要贵,但是你要是问我这个学费到底值不值?”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明确表示,“这笔钱很值。”
因为按照目前的平均水平来算的话,一个国内的高中生要去英国读本科,一年所需要的学费大约在1.2万英镑;另外留学生在伦敦地区的生活费用在9千英镑左右,非伦敦地区的生活费用则在7千英镑左右。如果把这些都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去英国读一年本科的费用大约在20多万元,四年本科读下来的费用将超过80万元。
而从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招生简章上可以看到,在这里就读一年的学费是6万元人民币,生活费用一般在1万元人民币,四年本科读下来的总费用在28万元人民币左右。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算完这笔“留学账”后指出: “仅仅从费用比较上看,去英国利物浦大学就读一年的费用就够在西交利物浦大学读四年。”
同样的一笔“留学账”,上海纽约大学公共事务部王政吉老师也得出相近的结论:在美国,一般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是4万美元,公立大学的学费大约在每年2万美元。也就是说,要是在没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就读于私立大学的四年花费将超过2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在125万元左右。
“上海纽约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的学费标准是一致的,每年为4万-6万美元。但上海纽约大学有专门针对中国考生的助学金,每位高考生一旦录取则自动获得该笔奖学金。按照初步计划,拿到奖学金后相当于每位中国学生只需要缴纳1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王政吉说道。如果这一定价通过了物价部门的审核之后,就读“家门口”的上海纽约大学将比直接前往美国纽约大学省下近一百万元人民币。
与同类项目PK:成为体制外的独立大学
据了解,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最早期的MBA、EMBA,到现在各大高校的本科学位项目和硕士学位项目;第二种是校中校、校中院,类似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同济大学澳洲高等技术学院等;第三种就是中外合作大学。
“从法理上讲,前两种都是体制内的办学模式,最后一种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我们的教师是独立的、办学模式也是独立的”,席酉民校长说道。
无论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是校中校、校中院,这两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都需要依托一个体制内的高校。席酉民校长认为:“这还是在体制内办学,因为体制内有很多的约束,使得他们很难完成全面的创新,一般都会遇到一些障碍。”
区别于体制内的高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将能拥有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在很多教育学者眼中,中外合作办学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