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人才 合作共赢
—— 访青岛科大副校长、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领教授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6月6日
2003年在中德两国部长级高等教育合作会谈中,“办好青岛科技大学-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中德科技学院”成为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框架会谈的议题之一。此后2004年又继续列入两国政府部长级高等教育合作会谈,成为两国政府持续关注的项目。
沟通从导师开始
说起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的来历,还得从1995年时任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的李庆领教授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留学归来时说起。
两年的留学深造生涯使他深刻感受到德国高等教育的严谨、务实以及两国高等教育交流的必要性和互补性。
留学期间,他时常就此与其导师PAHL教授进行交流。回国后不久,他便说服学校领导积极邀请其导师PAHL教授来华访问。
“1995年夏天,我的导师PAHL教授一行应邀来青岛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讲学、学术交流和考察。”李庆领教授介绍说,“经过实地考察和了解,PAHL教授认为中德两所高校各有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于是几经磋商后,1996年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机械学院双方签定了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师资交流、教师互访、学生互访实习和合作科研,并成立了中德合作环保与节能技术研究所,作为双方协议的实施平台。
良好的开端推动着双方合作迅速升级,1998年青岛科技大学又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签订了第一个合作办学协议,即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并于1999年正式招生,至今已培养了六批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学生有70余名。
合作成立学院不是梦
时光进入了2001年,得知德国政府在“对未来投资项目”中将中国列为重要对象,将要发展德中高等教育合作、培养德中交流方面人才的信息,李庆领教授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推动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加快发展的难得新机遇。于是,他专程赶往德国,与导师PAHL教授积极沟通牵动双方,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以“中德科技学院项目”共同申请德国教研部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高教输出基金”。经过近3月的艰难工作,这年8月德国教研部终于通过了评审,对“中德科技学院项目”予以正式立项,第一期资助120万德国马克。
“当年参加评审的项目共有123个,仅有23个获得通过,中德科技学院是与中国有关的仅有的3个项目之一,而且是最大的。”现任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中德科技学院院长李庆领如今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显得很激动。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融合
为了真正将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双方组建了学院理事会,确定将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国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作为该院的定位;确定学生的学制是5年,实行“1+2+2”培养模式,即国内1年基础德语强化培训和2年的基础课学习,国外2年专业课学习;确定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德双方“全陪”到底,由双方选择中德教师联合授课、中德两校互认学分;确定学生在达到毕业成绩要求后可同时获得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毕业文凭。
为了办好中德科技学院,德方以“高教输出基金”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资助,仅德国国家教研部就先后两期为中德科技学院投资了约110万欧元(约1100万人民币)。德方还不远万里运来了价值50万欧元的先进实验仪器。目前青岛科大以中德科技学院为依托,已经建立了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过程技术及装备研究所、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
此外,德方还为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设立多种奖学金,如德国教育与研究部(BMBF)部长奖学金、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学研究部奖学金等。至今,中德科技学院的学生已经获得了总计28万多元人民币的奖学金资助。
留学人员团队作用重要
中德科技学院建立之后,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和自身定位,开始大力引进并培养符合中德两国标准、能实施中德双语教学的博士生导师、专业课教师。目前,学院已经吸引了包括洪堡基金学者在内的近10名留德博士、硕士在院内工作,支撑学院发展的留学人员团队逐步形成,并已成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对外联系的中坚力量。
这一团队的领军人物李庆领教授系国内博士毕业,1993年赴德国帕德伯恩大学作访问学者两年,现任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中德科技学院院长。
团队成员有:
田仲可博士,是西北工业大学与帕德伯恩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现任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教学副院长;
符强博士,德语教学专家,留学德国19年,现偕德国夫人回国任中德科技学院经理兼德语培训部主任,负责对德联系及学院外事联络、德语培训工作;
张宜恒博士,德国洪堡基金学者,两年后又到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工作了5年,现负责中德科技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及教学工作;
薄建全博士,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赴德攻读博士学位,留学德国10年,现已举家来到中德科技学院负责机电一体化研究所及教学工作。
除了中德科技学院的留学人员群体外,科技大学本身原有的10余名留学德国的博士或教授也在为支持中德科技学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外合作正深入进行
青岛科技大学每年向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派出教师进行培训,并举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还与其它德国国内或在华的教育和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几年来共派出30余人德方也先后派出60余名教授、辅导教师等到青岛科技大学来工作。
目前,该校的中德合作已从一个专业拓展到多个专业,从一个学院拓展到多个学院,即已从原先的机械领域发展到化工领域、材料学科领域等。
在中德科技学院的示范带动下,青岛科技大学的对外合作已发展到法国、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这些合作项目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合作办学、合作实验室等10多个项目,都是在留学人员牵线搭桥不断推动下形成和发展的。留学人员群体的作用功不可没。
办学水平获德方认可
近200名中德科技学院培养的学生和其前身与德方合作输送的研究生在留学德国期间的上乘表现,深获好评。不久前,在中德科技学院理事会上,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已经确定2006年将首期派遣50名德国学生来青岛科技大学留学,学习机械专业,时间为2年,其学分为德方认可。选派学生来华学习非语言专业的事实充分说明,青岛科技大学经过对中德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其办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已经得到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的认可。
中德科技学院目前正在向着符合国际标准、多层次办学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迈进,也计划通过国际化评估认证,使中德科技学院的学分能够在整个欧洲得到认可。同时积极招收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