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专访中欧商学院院长刘吉:中国MBA的国际化姿态
2012-08-06 21:23 作者: 365一年备用网址 来源: www.www.wmlpc.com 浏览: 次
摘要:专访中欧商学院院长刘吉:中国MBA的国际化姿态...
据英国《金融时报》2004年度MBA全球百强排行显示:中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排名上升到第53位。中欧学员国际化阅历的排名为全球第5;其毕业生"毕业后三个月就业率"为96%,高居全球第2;"三年薪水平均提高幅度"达194%,为全球第3,超过了美国著名的沃顿、哈佛商学院。
这一组数字背后是中欧追求质量和品牌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刘吉对《中国新时代》说:"追求卓越的含义是:不论我们做得多好,都要问问自己能不能干得更好。别人身上永远有我们学习的优点。"
"教育特区"之特
中欧商学院成立的过程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艰难的谈判。教育部一位官员曾称中欧是"中国教育的特区",既然有天然的优势,当然也应该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思路。
首先是"国际化",根据《金融时报》的调查,该校71%的教授来自海外,有超过50%的学生前往世界一流商学院"交换学习",还有不少学生参加海外实习,刘吉向《中国新时代》描述说:"关于生源,我们最后的目标是1/3来自长江三角洲,1/3来自全国,1/3来自全世界。"同时通过邀请国际上的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做讲座,使学生不仅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国际化氛围,也从课程内容上了解到全球化的进展。其次在"市场化"和"特色化"方面保持与企业的良好关系非常重要,从那里获得他们的所需、所想,形成纽带式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刘吉认为,MBA对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全球理念,使学生了解到国外的管理、市场、竞争最基本的理念是什么,同时学生需要主动地发现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理念;并且让学生发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外国管理模式很先进,但是产生于国外的文化、体制背景,直接照搬过来一定会出问题。所以,个人、企业要成功,要把"全球理念和中国功夫相结合".刘吉介绍说,有学生毕业以后反馈他们最大的收获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经营企业的理念变化了。
具体地说,开发"三商",培养"四种能力"和一个"多元文化素质"是中欧整个教学的主链。一个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家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高胆商;在此"三商"的基础上培养的所谓"四种能力"是: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和团队的凝聚力;刘吉要求学生参加所有讲课、讨论、实习、报告会、联欢会等活动,因为这些都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多元文化素质的培养渗透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能卧薪尝胆,金融危机、战争来了也照样能赚钱,时刻具有创新的思维与胆识——这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家。
回应明茨伯格
明茨伯格是个天生的挑战者,中欧商学院的肖知兴博士曾经在文章中描述:"他面对的都是一架架在隆隆巨声中运转的庞大机器",并且"老实得出奇",因为在每次"解气"的批判之后都会拿出"切实可行的代替方案"(如对MBA教育体系的批判,明茨伯格提出了国际实践管理教育体系,简称IMPM)。肖知兴认为明茨伯格貌似离经叛道的言说背后,洋溢的却是对真正的商业精神和商业品格的尊崇。
刘吉向《中国新时代》表达了他对明茨伯格的看法:首先,对于明茨伯格好的教育观点以及他创建的IMPM国际实践管理教育体系中值得MBA学习的理念思路,完全可以虚心吸收和借鉴。其次,明茨伯格的说法用词有标新立异,危言耸听,吸引大家的眼球之嫌,这不排除翻译环节出现错误的因素。再次,MBA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实践检验它是有效的,明茨伯格的IMPM项目可以作为一种方向并加以尝试,最后孰优孰劣还要实践来检验,而不是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包括曾经出现过的海龟派的"经理人是天生的,不是MBA教育出来的"观点,刘吉认为他们犯的最大错误是把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为一谈。"MBA教育是促使你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且即使是必要条件也不是绝对的。"刘吉说,"有的人自学成才,那么是否也可以说科学家也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这是很荒唐的事情,这等于推翻整个教育了。"针对明茨伯格认为的"MBA吸引的都是'精'、'自负'、自信心超过实际能力的浮躁之人"的说法,刘吉向明茨伯格讨要"精明、自负"的严格定义,他认为任何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自信的,这是成功者的标志,而不仅是成功企业家的标志。"自负"在中国是贬义词,一个自负的人一定是失败者而不是成功者。"陈毅下着围棋也能打胜仗,这叫精明吗?"刘吉认为这种抽象的概念没有很大的意义。
明茨伯格更是向哈佛式的案例教学发出极大质疑,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并且说"MBA学生相信技术,相信方法方案可以在不同的公司移植套用".刘吉说所有的MBA教育包括明茨伯格所反对的哈佛式的案例教学都可以做得好也可以做得差。教育可以培养一批图书馆资料保管员,同样也可以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照搬案例荒唐,脑子里一个案例都没有也不行。"刘吉解释到,如果脑子里有500个案例,根本不需要套用某一个案例,而是把这500个案例融合为当事人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与各个国家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企业家的本事。关键在于搞清楚技巧背后的经营道理、基本原理。
在中欧,学生分班有讲究:在一个班中的学生必须来自不同行业,并且高层和基层在一起,以便案例讨论的结果是立体、多角度的。这叫实践经验共享。
创造性、多元文化、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永远不要指望有一个模式的方法出来,如果真有了这样一种方法,没有创造性的人就能培养出创造性了吗?"刘吉说那样教育就太简单了。教育是双方的,名师出高徒,但是学生主动体会、理解老师讲授背后的东西,结合个人与众不同的经历也许会比老师悟出的想法更独特、更有见地。
"现在MBA 追求一种行为教育,培养的是成功领导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刘吉说。
MBA教育一定是一种互动的教育才可能成功,精彩的创意与灵感一定是在高智商的不同经历的同学们智慧的相互碰撞中间产生。具体的方法是不断变化的,这才会成功。教育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科学是可以讲的,艺术是不可以讲的。人是活的,所以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中欧经常会请一些钢琴家、画家、摄影家等艺术人士为学生做讲座,这也正说明了企业家需要艺术式的创造灵感,刘吉说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种潜在的素质,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情操和文化底蕴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非常重要。
现代企业的特点是讲究诚信、共赢和团队精神。在竞争关系中力求合作、共同发展。当一个企业从"夫妻作坊"发展成跨国大公司的时候,也就实现了从非社会企业到社会企业的转变,从一些企业家真实的创业心路自白中就可以看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也自然而然且符合人性地在逐渐加重。创业之初他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家庭能过得更好,然后是亲戚,当这些都足够满足需要的时候他会想到自己企业的员工,最后扩大到整个社会。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家会想到把自己的才能贡献出来回馈社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客观上是社会的性质,如果能为社会做贡献,企业就能更好的发展;如果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你非垮不可。"
挑战未来
刘吉感觉,外国教授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而中国的教授传统的是从书本到书本,看两本书,编几本教材就能活一辈子,这一点我们与国外名校还有明显的差距,教授对于商学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解决的方法基本还是"拿来主义",把到国外留学的在国外商学院当上教授的人想办法请回来。
国外MBA有很多优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刘吉非常赞成国外优秀的商学院进入中国。这样还可以帮助国内正规商学院缓解相对过大的市场需求造成的招生压力。但是他坚决反对国外的"野鸡"大学进入中国,鱼目混珠,败坏MBA的声誉。关于此刘吉有两点建议:1、教育部门从"头"严格禁止未获得MBA教育资质认证的国外野鸡大学进入中国,搅乱市场。2、人事部门从"尾"拒绝杂牌学校学生的接收,要看MBA毕业生是什么大学毕业的,甚至要看导师是谁。总之,不能有"半殖民地心态",只要是国外学校的学生就盲目"崇拜".刘吉认为21世纪工商管理面临着新的变革,中国的MBA必须要有一个崭新的发展,与时俱进。1、更加的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行动教育,培养领导的素质和生活方式。2、整个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MBA教育如何适应全球化企业的管理。全球企业不仅是资源在全球配置,而且是领导层经营人才全球配置,中国人当跨国公司的总经理时该如何管理蓝眼睛的下属?3、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末端,用刘吉的话说今后的社会科学研究业将崛起,科研知识分子将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创造性的劳动将成为社会的核心劳动。如何管理高智商的知识分子?"公司"的整个经济活动也许在网络上就可完成,这样的公司如何管理?
这其中有大量的研究任务,也有大量实践任务。"工商管理这个行当有着无穷的潜力,是值得许多高智商的人投身其中去做这件事情的。决不是说它会衰落,恰恰是它还要不断的前进,需要更多的人才、有识之士投入精力进行创造,把工商管理教育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年过七十的刘吉这时眼里充满了年轻人般的无限憧憬。
(《中国新时代》 记者/赵雪)
(责任编辑:www.wmlpc.com)
随机文章
分享收藏
联系365一年备用网址: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