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1日 16:16:5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的考生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较强的自立能力和经费保障,同时更要对与国内迥异的异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这对考生来说可谓最难迈过去的坎儿。
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需谨慎
■张贵勇 李烨
最近几年,出于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办了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项目,选择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生也呈逐年递增趋势。那么,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近日,记者请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和西安交通大学招办主任郑庆华对此予以解答。
据周旭峰介绍,目前中外联合办学主要包括3种办学形式,一是中外合作办学,即需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审批方可进行招生,相对来说办学比较正规。二是中外联合培养,即高校与国外大学在学分互认基础上的学生交流学习。三是出国留学项目,在国内开设海外学历教育的预科课程,招收计划外学生。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目前主要有两种国际化办学模式。一是学校在1995年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成立了国际学院,专门探索和发展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17年来,以此为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区,学校整合了国内外教育和教学资源,累计培养国际化人才4000多名,毕业生显示出非常强的竞争力。
二是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外近10所著名高校在学分互认的前提下,建立和发展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教育模式。在校本科生根据自愿申请的原则,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后,通过校际学分互认进入对方学校继续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且成绩符合要求的,可同时申请农业大学和国外大学的学位。目前已选送出224名学生到以上学校就读。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考生在报考时要作好充分准备。在郑庆华看来,报考国际化办学的考生首先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因为部分专业有“2+2”项目,即在国内读两年之后,再到国外继续读后两年的学业。国外的教学模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课堂常常是讨论式的、开放的,处处体现个性化教学,更侧重于考查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国外学习,学生要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以及充足的经费保障。考生只有在这些方面提前作好准备,才会适应国外高校教学模式,顺利完成学业。
“其实,无论出国与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都会综合国内外两个合作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学习要求也不低于国内外两个院校的标准,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也须与国际通行的专业教育接轨。”周旭峰说,在中国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国外合作高校,在授课方式上一般会全外语或双语讲授。与普通专业相比,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肯定会受益于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外语能力、国际化视野方面比普通专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显然也更高。
郑庆华建议,考生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前,一定要到招生学校问清楚具体的办学形式、学习要求和出国要求。在专业选择方面,要结合考生本人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长,切忌盲目跟风,尽可能选择口径较宽的专业,这样在中外两所大学校园学习时更容易作出微调,留出专业发展的空间。“许多学校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如招生宣传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等,并不能真正照搬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因此,考生要全面考查合作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实力以及办学历史。当然,最根本的一条是选择教育部承认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
周旭峰建议考生慎重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他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模式,从出现至今仅20年时间,在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国家虽然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和指导方针,但不断出现一些办学单位在招生宣传方面发布信息不实等情况,给考生带来较大的时间和经济损失。
但是,也应看到通过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际上,优秀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无一不是做到中西教育的有效互补。在师资方面,教师队伍做到了真正的国际化,即国内的师资不但能满足国内教师的一般性要求,而且有海外的学习或教学与研究的经验,能够全英文授课。而参与教学的外籍教师,不但能圆满完成国外本校的教学工作,对中国的国情也有一定的了解,能胜任中国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如果一所学校能够充分认识并发挥办学的中西兼容、中西互补的优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衡量办学效益的最重要标准,国际化办学就一定会像经济领域的跨国公司一样,一枝独秀,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颇具吸引力的办学模式,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周旭峰说。